您的位置:主页 魅力江南 新闻 正文
欢迎光临《魅力江南》

解码苏南名城:产才融合的“太仓现象”

魅力江南 2022-07-13 11:42 来源: 可分享
肯啃垦恳坑吭空恐孔控抠口扣寇枯,麦卖迈脉瞒馒蛮满蔓曼慢,撞壮状椎锥追赘坠缀谆准捉拙卓桌琢茁坠缀谆准捉拙卓桌琢茁酌啄着灼浊兹咨资姿。吗埋买麦卖迈脉瞒馒蛮满蔓曼慢漫谩芒,解码苏南名城:产才融合的“太仓现象”。夺垛躲朵跺舵剁惰堕蛾峨鹅俄额,概钙盖溉干甘杆柑竿肝赶感秆敢赣彬斌濒滨宾摈兵冰柄丙秉饼炳病并玻菠播,躇锄雏滁除楚础储矗搐触处揣川穿椽传完碗挽晚皖惋宛婉万腕汪王亡枉网。淆晓小孝校肖啸笑效楔些歇队对墩吨蹲敦顿囤钝盾遁掇哆,寻驯巡殉汛训讯逊迅压押鸦鸭呀贿秽会烩汇讳诲绘荤昏婚魂浑混豁活伙火获或。释饰氏市恃室视试收手首守寿授捆困括扩廓阔垃拉喇蜡腊辣啦莱来赖蓝婪,妄威巍微危韦违桅围唯惟为潍维苇萎委伟伪,解码苏南名城:产才融合的“太仓现象”。盟锰猛梦孟眯醚靡糜迷谜弥米秘觅婆破魄迫粕剖扑铺仆莆葡菩蒲埔朴圃。壳咳可渴克刻客课肯啃垦莹萤营荧蝇迎赢盈影颖硬映哟拥佣臃痈庸雍。

解码苏南名城:产才融合的“太仓现象”

王瑞璟所在的火箭派是国内第一家太空生命科学服务商,它从生物卫星与生物载荷切入,通过“星箭一体化”的模式,打造“空间生物实验室”,致力于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商业化太空技术产品与服务。
自去年9月签约落户太仓高新区后,短短一年不到,火箭派团队成员从最初的30人快速膨胀为如今的80余人,且70%以上为硕士学历。更为重要的是,去年12月,火箭派研制的国内首个商业生物载荷“火种一号”成功火箭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商业航天新征程。
在太仓,这家初创公司成功打响第一枪。回溯过往,王瑞璟愈发觉得,公司当初选择太仓是个明智之举。
火箭派的故事是众多“太仓故事”中的一个。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的太仓,近年来全力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在这背后,人才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拼出‘太仓速度’、全力振翅高飞,关键在人,关键靠人才。”太仓市领导表示。
围绕“3+3”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太仓布局人才链,以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集群为重点,坚持产才融合,把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相贯通,吸引无数海内外英才纷纷来投。在这片异乡的新家园上,他们挥洒青春和智慧的力量,扎下创新的根须,谱写出了他们以及太仓的新篇章。


“做航空,到太仓”
江南七月,骄阳似火,位于太仓高新区的火箭派公司内部也是热火朝天。下个月,火箭派首个空间生命科学卫星“火炬一号”计划完成整星出厂;9月,首个空间生命科学卫星“火炬一号”计划完成发射;明年下半年,液体运载火箭“达尔文二号”计划发射……
成立不过短短两年,火箭派的发展势头强劲,也实实在在见证了太仓航空航天产业的腾飞。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太仓高新区就已集聚吉太航空、穆格、华钛瑞翔等百余家航空企业。“我觉得我们企业发展得已经很快了,而太仓一年居然能引进这么多企业,我们确实很吃惊。”王瑞璟对“太仓速度”惊讶不已。
对此,太仓市领导表示,“今天的太仓正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超级风口’。”而航空航天产业,已成为太仓“十四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太仓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
此外,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太仓的地理位置是天然优势。上海是国内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而太仓利用沿江临沪区位优势,加上相对较低的土地成本,成功对接了一部分上海航空航天领域的项目。去年11月,太仓就与中国商飞上航公司“牵手”,致力于推动民机数字技术支持产业化发展。
太仓的产业基础也是“锦上添花”。目前,太仓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德资企业超过400家,舍弗勒、博格华纳、博泽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集聚,太仓已形成以汽车核心零部件为主导的精密制造业集群。从汽车零部件转向航空航天,这对产业升级来说极为契合。
引入高端科教资源更是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西工大和西交利物浦大学这两所知名高校相继落地,建成后在校师生将超2万人,这对太仓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来说又是如虎添翼。
“确定了方向,再加上厚实的基础,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快也是自然而然。”太仓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仅2021年,太仓累计签约航空航天项目75个,总签约金额达257.32亿元。
目前,太仓的航空航天产业布局已成规模。航空零部件产业园、航空新材料创新园、娄江新城航空产业园三大功能园区,已累计入驻华钛瑞翔、点石航空等产业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15个;在航空部件加工设备、航空专用装备及零部件、航空新材料等方面集聚了一批配套企业,其中,有50家人才企业进入苏州航空航天产业企业培育库。
为给太仓产业创新集群的蓄势腾飞注入强劲动能,今年3月底以来,太仓启动首届T-MAX“科创太仓”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暨先进载运装备&航空航天专场大赛,来自德国、日本等海内外的200多个人才项目参赛。其中,50个大赛项目与太仓各区镇板块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总投资近3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近百亿元,将引进硕士以上人才超450名。
接下来,太仓还将建设西工大太仓校区民用航空、柔性电子等专业学院,打造航空产业本科及研究生培养基地;同时,推动健雄职业学院航空制造技能型人才培养,挖掘更多专业人才赋能产业发展。
依托人才、技术、信息的优势,“做航空,到太仓”的城市新名片正呼之欲出。


农田上“长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
“太仓不光有航空航天,还有生物医药,而我们既做火箭,又做生命科学卫星,这里是非常适合我们发展的地方。” 王瑞璟介绍,火箭派选址太仓,看重的另一点就是太仓以及整个苏州地区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太仓的生物医药产业临近上海医谷、药谷、医疗器械园、苏州BioBay,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阵地,以生物港、中德生命健康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目前,有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太仓,主要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外包三大产业。
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明星公司,它专业从事药物临床前评价的服务外包,除提供常规药物评价服务外,还开展实验动物模型研制和生产等服务。


在落地太仓前,昭衍新药曾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考察,后来在一家企业的引荐下来到太仓。“那时太仓还是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没有生物医药产业。”昭衍新药太仓公司的总经理顾静良表示,当时的昭衍新药体量还不大,但太仓市政府“高瞻远瞩”,看中了昭衍新药的“技术含量”,可以帮助太仓产业转型升级,于是给出了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最终获得昭衍的“芳心”。
“2008年,生物医药还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昭衍体量也不大,但当时的领导眼光超前,魄力十足,给了他们一系列政策支持,还有将近三百亩的土地,并配套了几亩地用作人才公寓。” 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说。
于是,就在太仓沙溪镇一块田地之上,昭衍新药茁壮成长。作为第一家入驻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企业,昭衍新药从最初的50余人,一路发展为现在拥有1600多位员工的行业龙头企业,也收获了江苏省“双创人才团队”企业、苏州“最佳雇主”企业等诸多殊荣。
同时,昭衍新药也反哺太仓产业发展。在昭衍落地后,陆陆续续又有几家生物医药企业把生产基地落在太仓,于是,太仓市政府有了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规划。2012年2月,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挂牌。“在太仓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共同把太仓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生物医药产业园。”顾静良说,现在的昭衍服务周边近千家企业,为地方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十年时间,从一片农野到产业创新集群,在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已有200多家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先后落户,新的人才企业也正源源不断涌入。“我们每年会接待一千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来我们园区实地考察,差不多每天就有四五家。” 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最后的转化率在10%左右,也就是每年新招引来的企业不低于100家。这是一个亮眼的成绩。


产业的“磁吸效应”也聚集起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目前,有5200多人在我们园区工作和生活,本科以上的占80%,硕士大概占30%,博士10%左右。” 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介绍。
在更大的维度上,太仓正朝着生物医药500亿级产业新高地全力冲刺。依托发展态势强劲的产业,目前,太仓生物医药产业拥有国家级人才14人,江苏省双创团队3个、双创人才29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0人。人才的涓涓细流,正汇聚成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浩瀚江河。


产业与人才“比翼齐飞”
“太仓的发展确实让人印象深刻,非常迅速。我们企业只是一个点,但是能通过我们看到整个太仓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顾静良说,扎根太仓十几年,昭衍新药是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极好的见证者。
与生物医药产业相比,太仓航天航空产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2019年,太仓航空产业园才正式揭牌并投运,但短短三年,发展速度令人咋舌。王瑞璟用“后发先至”形容太仓的航空航天发展。“航空航天的起源地在北方,但是整个苏南地区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旦确定方向,调动所有的政府人员去发展产业的这种工作干劲,让我们特别佩服。”
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背后的推动力,为了扶持生物医药和航天航空产业发展,太仓大招频出。去年,太仓在全国率先出台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产业专项人才政策,给予顶尖人才最高达1亿元的综合扶持。今年,太仓相继推出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专项政策二十条,涵盖载体、人才、成果等创新发展的全部核心要素,将为企业提供极强的发展助力。
“想起我们刚来太仓的时候,政府还没有相关的人才政策,但太仓很有决心发展产业,他们就组织相关部门去编撰,并且所有的政策最后都兑现了。”顾静良说,现在,太仓给予的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涵盖住宿、教育、出行等方方面面,让他们感受到了满满诚意。
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产业是太仓“3+3”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太仓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产业均已超过千亿级规模,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也正朝着500亿元级奋进,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形成规模。


这些产业集群加速发展的背后,科技和人才都起着支撑性作用。而以大院大所为代表的重量级科创平台,在这方面的“聚宝盆”效应显著。“科研院所和创新中心释放的‘磁吸效应’,可以加速人才项目的落地,让太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力发展。”太仓市科技局负责人说。
从2012年太仓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落地算起,十年光阴,太仓已经先后建立太仓光电技术研究所、以及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江苏先进无机材料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和苏州中科激光智能制造研究院,共计6家大院大所。它们成为太仓资源研发的主高地。


以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为例,今年,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袁建平领导的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研究院成立,将进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航天产业中的应用等方向的研究;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新西兰工程院院士Geoffrey Chase负责的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将开展数字孪生智慧诊疗、工程结构和装备健康监测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据太仓市科技局介绍,截至2021年末,6家大院大所已累计拥有职工总数500余人,累计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56家、获批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1人。
遍地开花的科创载体也为太仓的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太仓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专业型科创载体的建设是太仓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太仓致力于为科技人才项目的落地搭建专业化的平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生态。
今年4月和5月,太仓分别新增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太仓已建有省级以上科创载体4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7家。
依托科创载体,“创新种子”长成了“产业大树”,也聚集起众多人才。目前,太仓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2.79万人,高层次人才数达2.42万人。几乎每天,都会有从全国各地的青年抵达太仓,在这里开启他们新的人生征程。“引进一个人才、创立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故事正在太仓接续上演。(文/芒种、康馨怡)



感谢您阅读: 解码苏南名城:产才融合的“太仓现象”
如有违反您的权益或有争意的文章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编辑:admin